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

民國103年 慈心親子讀經班課程表

1037 ~ 12  慈心 親子讀經班 課程表
日期
論語
啟蒙箴規
愛的任務
1
7/4
學而第一 1~4
朱子治家格言 p.1

2
7/11
學而第一 5~8
朱子治家格言 p.2

3
7/18
學而第一 9~12
朱子治家格言 p.3

4
7/25
學而第一13~16
朱子治家格言 p.4

5
8/1
為政第二 1~4
朱子治家格言 p.5

6
8/8
為政第二 5~8
朱子治家格言 p.6~7

7
8/15
為政第二 9~15
弟子規 總敘~親心傷  p.11~12

8
8/22
為政第二 16~20
弟子規 親所好~如事生p.12~13

9
8/29
為政第二 21~24
弟子規 出則弟~如事兄p.13~14

10
9/5
八佾第三 1~5
弟子規 謹而信~最為醜p.15

11
9/12
八佾第三 6~9
弟子規 步從容~不分明p.16

12
9/19
八佾第三 10~14
弟子規 用人物~勿模糊p.17

13
9/26
八佾第三 15~20
弟子規 彼說長~增一辜p.18~19

14
10/3
八佾第三 21~22
弟子規 汎愛眾~切莫說p.19~20

15
10/17
八佾第三 23~26
弟子規 道人善~方無言p.20~21

16
10/24
里仁第四 1~5
弟子規 親仁~彼勿起  p.21~22

17
10/31
里仁第四 6~9
弟子規 寬為限~可循至p.22~23

18
11/7
里仁第四 10~14
千字文 p.27

19
11/14
里仁第四 15~19
千字文 p.28

20
11/21
里仁第四 20~26
千字文 p.29

21
11/28
公冶長第五 1~5
千字文 p.30

22
12/5
公冶長第五 6~8
千字文 p.31

23
12/12
公冶長第五 9~11
千字文 p32

24
12/19
公冶長第五 12~16
千字文 p.33

25
12/26
公冶長第五 17~19
千字文 p.34



如何發揮慈心三昧

(一)茹素戒殺
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》講了彌勒菩薩爲何叫做“慈氏”,經中云:“彌勒菩薩法王子,從初發心不食肉,以是因緣名慈氏,爲欲成熟諸衆生。”在另一部經典《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》佛陀講說了彌勒菩薩在過去世中所發的願:”願我世世不起殺想,恒不啖肉,入白光明慈三昧,乃至成佛,制斷肉戒。”佛祖預言彌勒菩薩將來成佛時“所說戒法,乃以慈心制不食肉”、“所制波羅提木叉,不行慈者名犯禁人,其食肉者犯於重禁”。在這裡,儘管“不食肉”是未來佛所制的戒法,但釋迦牟尼的歡喜贊嘆之情,溢於言表。

衆生在生死輪迴中,多以恩怨、愛憎交織,而累世牽扯纏繞,立願吃素是斷生生世世的因果輪迴。彌勒祖師說:「寧可自己殺身破眼目,受種種痛苦,也不忍食眾生肉!願我生生世世不起殺想,常不食肉,而入慈心三昧,直到成佛,永遠守住不食肉戒!」彌勒佛從初發心即不食衆生肉,故今人欲效法彌勒祖師修持慈心者,應同樣護持此大慈悲心,即是時時關懷愛護一切衆生,並發願生生世世不起殺念、不食眾生肉。

慈心三昧

慈心-仁慈心 愛心 予樂之心,意思是帶給眾生種種身心快樂、話語和所做所為。像是:寒時得衣,熱時得涼,饑渴得飲食,貧賤得富貴,行極時得休息等。所作所為一切能「給人歡喜、希望、光明」
 
三昧 - 又名三摩地,華譯為正定,即離諸邪念, 把心安住於一處,而內心不散亂的意思。
 
慈心三昧 -即專心致力於慈心,觀想一切眾生普遍(全面)蒙受喜樂。去除妄念雜慮遠離瞋恚怨憎的念頭,穩定安住在慈心

子曰:修己以安人

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

慈心親子讀經班籌備中


慈心親子讀經班籌備中...場地OK

《慈經》內容含意

善於行善並希望內心安祥的人,應當培養這些特質。
他必須有能力、正直剛正,而且是完全地正直。
善順、溫和、謙虛以及知足。
能夠知足並且容易被護持。
生活少務、簡單。
善護諸根、謹慎、不輕率、亦不貪戀眷屬。

《慈經》由來

《慈經》這部經典記載著當時佛陀在世的時候,對禪修的比丘們教導一個修禪者,應如何對於宇宙眾生慈愛與祝福的開示。